广东省丝纺集团消息,7月22日上午,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会议传达学习《广新集团2022年上半年经营分析会暨“奋进共生”企业文化宣贯会》会议精神;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晓莹作题为《锚定战略目标汇聚改革动能 奋力谱写丝纺集团转型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总结梳理集团上半年经营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广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丝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志平作总结发言。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彬心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以来,丝纺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按照广新集团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推进专业化经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企业重组整合。集团上半年主业板块保存量稳增量成效显著,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增幅116.4%,占集团营收比重上升至93.1%,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算目标,经营改革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本部事业部制改革等改革重组阶段性目标,新一轮重组整合和退出工作加快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扎实有效,业务经营、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保障进一步巩固。持续打造“党建领航新丝路”特色品牌,强“根”铸“魂”作用不断增强。李晓莹总结了集团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问题,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安排。肖志平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全集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集团生产经营大局安全稳定。会议还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纪律学习警示教育,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集团党委委员邱国祥作了集团2022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并部署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
重庆市蚕业总站领导调研市蚕科院蚕种冷藏浸酸工作
重庆市蚕业总站消息,7月26日,重庆市蚕业总站副站长肖志洪率蚕种处工作人员到市蚕科院调研蚕种冷藏浸酸工作。肖副站长一行到浸酸场、盐比场和蚕种冷库现场察看了蚕种浸酸、再冷藏等工作,听取冷库负责人对蚕种冷藏浸酸工作的情况介绍,对冷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蚕种冷库是全市蚕种的集散地,搞好冷藏、浸酸工作事关全市用种和蚕农增收致富,公益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搞好服务工作。蚕种冷藏浸酸工作战线长,程序繁杂,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都会直接影响到蚕种的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操作,严谨仔细,一丝不苟,确保蚕种质量。
上半年四川高县蚕农茧款收入2.7亿元
宜宾日报消息,蚕桑产业一直是高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全县现有桑园23.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位,覆盖全县13个镇、134个村、3万户近10万名蚕农。
近年来,高县以“科技兴蚕”为抓手,着力解决蚕、桑品种问题,构建起了“公司+蚕业协会+县蚕桑站、乡镇农业中心+蚕茧站、村蚕桑员、共育户+科技示范户”四级服务网络和“共育室+共育工厂”“技术员+共育工厂”“共育户+蚕农”为支撑的小蚕共育服务体系,实现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并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提升蚕茧质量,探索高端蚕业发展路径。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落细落实,促进全县蚕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让蚕业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今年1—6月,高县共发放蚕种14.4万张,鲜茧产量6104吨,蚕农茧款收入2.7亿元。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到广西环江开展调研活动
环江融媒消息,7月25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广西河池支队一行20余人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调研活动。
在大才乡新坡村平治屯,调研组听取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新坡村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详细了解新坡村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做法,实地查看平治屯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建设情况,参观新坡村桑蚕示范基地、广西农投时宜智慧蚕业云平台等,了解新坡村“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并为桑蚕养殖深加工及对外销售建言献策。
意大利2022年1-5月丝绸商品进出口情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22年1-5月,意大利丝绸贸易额为21.3亿美元,同比增长9.43%。其中,进口额为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出口额为1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具体情况如下:
进口商品构成为:丝类7124.88万美元,同比增长38.2%,数量1159.036吨,同比增长21.65%;绸缎1.91亿,同比增长34.19%;制成品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8%。
进口主要来源地为:中国(金额2亿美元,同比增长78.36%,占比28.33%)、土耳其(金额6834.91万美元,同比下降9.23%,占比9.7%)、法国(金额5741.82万美元,同比下降13.68%,占比8.15%)、罗马尼亚(金额5078.39万美元,同比增长28.85%,占比7.21%)、孟加拉国(金额3650.77万美元,同比增长65.45%,占比5.18%)。以上5个来源地合计占比为58.57%。
出口商品构成为:丝类2502.49万美元,同比增长19.58%,数量398.317吨,同比增长24.12%;绸缎3.19亿,同比增长13.94%;制成品10.82亿美元,同比增长0.39%。
出口主要市场为:法国(金额1.51亿美元,同比下降0.03%,占比10.59%)、美国(金额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2.23%,占比10.45%)、瑞士(金额9967.54万美元,同比增长4.73%,占比6.99%)、中国香港(金额9778.06万美元,同比下降3.02%,占比6.86%)、德国(金额8487.23万美元,同比下降3.16%,占比5.95%)。以上5个市场合计占比为40.84%。
7月27日生丝价格情况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消息,2022年7月27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生丝指数下跌0.24%收于4348.18点。B丝(商检4A级生丝):220825合约上涨0.03万元报收于43.08万元;220925合约上涨0.15万元报收于42.93万元;230325合约上涨0.18万元报收于43.83万元。
工信部全力以赴支持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工业报消息,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21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回应了此前全国人大代表王红星等提出的关于促进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答复》指出,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其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水平关系纺织行业发展质量。近期,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等影响,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增加。《答复》称,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全力以赴支持纺织行业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一是激发创新活力,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努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产业生态。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和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引导作用。三是强化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各类优质服务资源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咨询,聚焦创业创新、数字化转型、管理提升、市场开拓等重点,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11.9%
中国纺织报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143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5.1%。从环比看,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82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投资84694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1799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0%。其中,制造业同比投资增长10.4%,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5.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10.7%,西部地区投资增长8.0%,东北地区投资下降0.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6.3%,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降2.9%。
国家统计局:2022年前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
国家统计局消息,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702.2亿元,同比增长1.0%。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894.5亿元,同比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977.9亿元,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814.1亿元,下降13.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85.7亿元,下降3.3%。
1—6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8528.2亿元,同比增长1.20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1893.1亿元,下降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280.9亿元,下降18.1%。1—6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7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26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4%,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2%,纺织业下降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6.6%,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9.3%,汽车制造业下降2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8.7%。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发生营业成本55.29万亿元,增长1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3%,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企业达40万户 我国持续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经济日报消息,在工信部7月26日召开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介绍,10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据介绍,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10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
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王伟介绍,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一批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1年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已达到48%。